2017cba外援规则(2018cba外援使用规则)

CBA(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)作为中国篮球的最高级别联赛,每年都吸引着全球篮球爱好者的关注。而外援政策作为CBA联赛中的一项重要规则,对于比赛的竞争性、观赏性以及球队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本文将带您深入解析2017年CBA外援规则,探讨其背后的变革与挑战。

一、2017年CBA外援规则概述

在2017年,CBA外援规则发生了一系列变革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1. 外援上场时间限制:2017年,CBA将外援上场时间从之前的三节四人次调整为四节四人次,旨在提升国内球员的出场机会,促进本土球员的成长。

2. 外援年龄限制:规定外援球员的年龄不得超过35岁,以保障联赛的整体竞技水平。

3. 外援薪资限制:为降低外援成本,提高联赛的可持续发展性,2017年CBA规定外援年薪不得超过俱乐部总薪资的50%。

二、变革背后的原因

1. 促进本土球员成长:通过限制外援上场时间,为国内球员提供了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,有助于提高本土球员的竞技水平。

2. 平衡联赛竞争:外援的加入为CBA联赛注入了活力,但也导致了一些球队过度依赖外援,削弱了本土球员的成长空间。限制外援政策有助于平衡联赛竞争,提升整体水平。

3. 提高联赛可持续发展性:外援的薪资高昂,给俱乐部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。限制外援薪资有助于降低成本,提高联赛的可持续发展性。

三、变革带来的挑战

1. 球队适应问题:部分球队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外援上场时间限制,可能导致战绩下滑。

2. 外援实力下降:年龄限制和薪资限制使得部分实力外援退出CBA,联赛的整体竞技水平有所下降。

3. 俱乐部经济压力:外援薪资限制使得俱乐部在引进外援时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,可能导致球队实力受损。

四、案例分析

以2017-2018赛季为例,以下是部分球队在适应外援政策方面的表现:

球队名称外援上场时间(%)外援实力本土球员表现
广厦40中等一般
广东38优秀
上海32一般
北京35中等一般

从上表可以看出,部分球队在外援上场时间限制下,本土球员表现一般,球队整体实力受到影响。但仍有部分球队如广东队,通过调整战术、发掘本土球员潜力,在限制外援政策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。

2017年CBA外援规则的变革,旨在促进本土球员成长,提高联赛整体水平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尽管变革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挑战,但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,CBA联赛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
CBA外援使用规定

法律分析:新赛季外援具体规则为:每一支CBA球队最多同时可以有4名外援。有外援球队之间交手时,比赛实行外援4人4节4人次的上场办法;有外援球队和无外援球队之间交手时,变为4节2人次。缓冲期结束后,外援球队与无外援球队同实行2人4节4人次。

以上情况在第四节的外援使用均只能为一人次。新赛季CBA在外援使用规则方面变化也很大。过往几个赛季惯用的4节4人次将被4节4人次取代。此外,联赛还为外援回归设置了一个“缓冲期”。

法律依据:《CBA外援优先续约权的办法》第一条“外援”定义:“外援”指非中国国籍或港澳台的球员。本办法中的“外援”一般指欧美外援及亚洲外援。

CBA外援使用规则

2017-18赛季,联赛使用外援的规则依旧为2人4节6人次,联赛第17-20名的球队,可以引进亚洲外援,其中所有的球队末节都只能使用1人次的外援,亚洲外援不包括在内,可以无限使用。不过从2018-19赛季起,可以引进亚洲外援的球队范围被进一步缩小到联赛倒数两名的球队,也就是只有第19名与第20名的球队,才能引进亚洲外援。

此外在亚洲外援的使用时间方面,从2018-19赛季起也发生变动。联赛使用外援的频次保持2人4节6人次,其中所有球队末节都只能使用1人次的外援。值得注意的是,亚洲外援包含在内,也就是说拥有亚洲外援的球队如果末节使用亚洲外援,就不能使用其他的外援了。这意味着,拥有亚洲外援的球队,只在前三节可以无限使用。

同时在季后赛中,一旦拥有亚洲外援的球队进入季后赛,那么也只能使用双外援,其中亚洲外援也包含在这双外援之内。

拓展资料:

《CBA外援优先续约权的办法(试行)》是一则文件,2015年5月20日,中国篮协发布了关于《CBA外援优先续约权的办法(试行)》,从2015-16赛季开始实行外援优先续约权,以防外援哄抬物价,扰乱球员市场。
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CBA外援优先续约权的办法(试行)

cba三外援使用规则 具体规则如下

2017-18赛季,联赛使用外援的规则依旧为2人4节6人次,联赛第17-20名的球队,可以引进亚洲外援,其中所有的球队末节都只能使用1人次的外援,亚洲外援不包括在内,可以无限使用。不过从2018-19赛季起,可以引进亚洲外援的球队范围被进一步缩小到联赛倒数两名的球队,也就是只有第19名与第20名的球队,才能引进亚洲外援。